学生“上门体育课”正兴起 潜在的问题有哪些?

小编 次浏览

摘要:     体育课也可以像点外卖一样,家长网上下单,老师带着体育器材上门提供定制化服务?据媒体报道,

  

学生“上门体育课”正兴起 潜在的问题有哪些?

  体育课也可以像点外卖一样,家长网上下单,老师带着体育器材上门提供定制化服务?据媒体报道,武汉正兴起的“上门体育课”,受到一些家长的欢迎。很多网友也对这种新鲜事物表示感兴趣,“挺方便的,想试试”。(9月11日《湖南日报》)

  “上门体育课”并非新生事物,多年前一些家长在浏览某社交平台信息时发现,不少体育培训机构或教练推出“体育上门私教”“上门体能培训”服务。作为校外体育培训的“定制化服务”方式,“上门体育课”省去了接送的麻烦,给一些家长和孩子带来了便利。不过,“上门体育课”作为校外体育培训的一种服务升级模式,其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可小视。

  近年来,随着体质健康测试纳入中考成绩,校外体育培训市场规模也逐渐扩大。《2023年中国少儿体育培训行业报告》指出,2020年少儿体育培训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有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青训机构增长近20%。然而,过于粗放的发展方式,也将校外体育培训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例如教练培训一周上岗、水泥地授课、体育训练搞得如同“打游击”,等等。这些问题既扰乱了市场秩序,也带来了安全隐患与消费纠纷。

  体育训练是一门专业要求极高的运动,不仅要求指导人员具有极高的专业能力,还对硬件条件如场地、器械有着明确的要求。某一个环节没有做到位,就可能会危及身体健康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除此之外,因训练不当造成身体伤害的案例更是不在少数,一些培训机构因为资质不够,在收费之后频频跑路,或者训练的效果达不到标准,在退费方面产生了诸多纠纷。再加上青少年体育教育培训缺乏清晰的行业标准,给消费维权和有效监管都带来了难度。

  在此情况下,应参照校外培训行业治理已有的经验,将校外体育训练纳入校外教育培训市场整治的范畴,将规范从业行为放在首位,确保“上门体育课”的安全、便利、有效、优质。

  对此,首先要求家长在选择“上门体育课”时要严格把控质量关,选择有资质的正规培训机构,并对培训人员的执业资格进行审查。在此基础上,要签订规范化的协议或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风险后果,必要时还要购置意外伤害险,以便出现意外时能得到兜底保障。消费者在选择“定单式”服务时把好第一道关,就能避免给不良培训机构以可乘之机。总之要理性看待和慎重选择,不能跟风效仿和盲目参与,以不负责任的做法把孩子置于风险之中。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行业标准,补齐体育教育培训标准缺乏的短板,促进行业走向正规化、标准化和高质化之路,既给消费者维权提供参照,也给行业自律和行政监管提供依据和标准。为此,相关部门要引导行业发挥自律作用,尽快制定青少年体育教育培训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最后要持之以恒加大规范和整治力度。按照《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所明确的整治原则和治理标准,分阶段、分重点对校外体育训练开展整顿治理,包括对资质、师资、收费、培训和教学都进行有效规范,对未取得资质的培训行为,要依法给予惩戒和处罚,动真碰硬实施治理,不可一阵风、走过场。

  学校在体育训练上应该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可以效仿课后延时服务的做法,由学校配备专业体育力量,统一开展专业化的训练,满足学生实际训练的需求。如此,校外的培训行为才会在竞争中规范起来。(堂吉伟德)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