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

小编 次浏览

摘要:     2023年12月4日15:00,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

  2023年12月4日15:00,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

  发布内容:介绍和解读我省卫生健康部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方面的进展情况和成果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健康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充分体现了对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第13场新闻发布会,很高兴邀请到省卫生健康委和郑州市、南阳市卫生健康委负责出席,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我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大家好!我代表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向各位长期以来对我省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人民健康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两个确保”、紧扣“十大战略”,聚焦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深入推进健康河南建设,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筑牢健康根基。截至2022年底,全省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03岁,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3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降至2.52‰、3.77‰、9.04/10万,连续多年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医学科技创新能力。重建省医学科学院,筹建省实验室1个,入驻8个临床研究所,在建5个产业研究院。聘任6名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组建PI团队66个。招引产业投资基金200亿元,推动55项科研成果在省内转化。基本形成省医学科学院、中原医学科技城和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的“一院一城一产业集群”格局,与中原科技城、中原农谷一起形成“三足鼎立”的河南科创大格局。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省政府印发《河南省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2个,数量居全国第一,建设省医学中心15个、省区域医疗中心60个、县域医疗中心105个。持续推进医疗卫生领域“三个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77亿元。推行“便民就医少跑腿”七项举措,以便民服务“小切口”撬动看病就医“大民生”。

  落实习考察南阳重要指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省人大常委会制订出台《河南省中医药条例》,省政府出台《河南省中医药振兴发展实施方案》。全省拥有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1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个。郑州市获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南阳市和许昌市是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拥有国医大师4名,全国名中医7名,岐黄学者6名,国家级中医药首席科学家1名。中医儿科学等11个学科入选国家高水平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河南省人民医院入选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试点项目。

  聚焦人口高质量发展,提升老年健康和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全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302家,占比达75.12%。541家医院、244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被命名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全省托位数达到30万个,12个省辖市成立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办好妇幼健康民生实事,完成宫颈癌筛查88.91万人、乳腺癌筛查90.88万人;免费产前筛查覆盖率87.06%,新生儿“两病”筛查率99.46%,新生儿听力筛查率99.07%。

  聚焦重大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省政府印发《河南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省疾病预防控制局挂牌成立。组建国家级卫生应急队伍1支,省级卫生应急队伍36支。建成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23个、省级92个。做好秋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工作,全省传染病疫情形势稳定。

  围绕筑牢基层网底,实施基层卫生攻坚行动。省委、省政府出台《河南省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改革提升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乡聘村用、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建设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实施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民生实事,开展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全员培训,补助村卫生室基本运行经费。推动落实“乡聘村用”政策,财政补助7900多名乡村医生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开展因病返贫监测对象大病专项救治,排查30种大病患者15.52万人,救治率99.8%。

  围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深入推进健康河南行动。全面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合理膳食行动等十六个健康河南专项行动,用好考核指挥棒,引导地方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强化部门协同联动,29项考核指标总体完成情况良好,7项指标达到2030年全省目标值。开展爱国卫生系列创建活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30个、县城50个、乡镇148个,覆盖率分别达到79%、61%、7.6%。

  下一步,我们将牢牢把握新时代健康需求的内涵,围绕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扩容下沉,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引领创建医学高峰,以省级医学中心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为平台打造医疗高地,以县域医疗中心为龙头构筑县乡村三级联动新格局。围绕群众不得病、少得病,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完善防控体系,优化防治策略,推进早诊早治。围绕群众方便看病、舒心看病,打通就医流程的堵点淤点难点,逐步推出优流程、提质量、强能力系列惠民举措,推动形成河南“便民就医”服务品牌。围绕群众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健康需求,通过家庭病床、“互联网+医疗服务”等形式推动医疗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不断优化普惠托育服务供给结构,让更多家庭托得起、托得好、托得放心。

  谢谢黄红霞主任全面详实的介绍!接下来,欢迎记者朋友就本场新闻发布会关注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据了解,今年河南卫健部门推出的“便民就医少跑腿”改革受到了群众的欢迎,请问这项工作现在进展如何?下一步是否还会有更好的举措出台,为群众带来更多的便捷?谢谢。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今年我委会同省委改革办、省医保局在全省三级公立医院和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推出“便民就医少跑腿”七项举措,也就是会诊转诊一站式服务、院内智能导航服务、门诊患者医技检查24小时内完成服务、医保电子凭证全场景应用服务、诊间支付服务、病区结算服务、病案复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等七项便民服务举措,而且列入今年省委改革办便民服务微改革事项。目前,该项举措已经推广至全省399家医院,以便民服务的“小切口”,撬动看病就医的“大民生”,受到群众欢迎。

  一是群众就医更加方便。七项举措借助数字化手段,解决了看病过程中手续繁琐、来回奔波、挂号缴费取药时间长、检查检验等候时间长等问题,缓解了医院内排长龙现象。一些医院还推出了一次挂号管三天、暖心食堂不打烊、检查检验结果随时查等便民改革。患者反映:现在到医院看病方便多了,就诊有导航不怕迷路了;缴费扫一扫,不用来回跑;医技预约分时好,等待时间少;出院结算病区就能办,再也不用排队了;病案获取方式多,方便患者少奔波。

  二是医疗服务更加高效。七项举措虽然解决的都是小事,但牵动的全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大事。“便民就医少跑腿”创新了服务模式、转变了服务理念、优化了工作流程,提升了管理水平。目前,一些医院自助办理出入院比例达到85%,住院线%,仅办理出入院一项举措,患者就能节省不少时间。七项举措提升的不仅仅是就医体验,还降低了运行成本,节约了人力社会资源。

  三是医患关系更加和谐。一站式服务预约很精准,在手机上就能很快办好预约就诊、预约检查、出院结算、医保报销、电子发票下载等手续,省时又省力。七项举措捋顺了群众就医过程的“小疙瘩”,打开了医患关系的“心结”,拉近了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距离。

  四是便民就医品牌初步形成。各级医疗机构充分利用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平台,以及医院微信公众号、网站、宣传展板等,解读“便民就医少跑腿”七项举措。国家和我省主流媒体开展一系列报道,省委改革办《改革兴豫》专题刊发,有效提升了群众知晓度。

  下一步,按照国家“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部署要求,在总结提升“便民就医少跑腿”做法的基础上,逐步推出优流程、提质量、强能力系列惠民举措,推动形成河南“便民就医”服务品牌。谢谢!

  托育工作近两年关注度很高,据了解,今年年初省卫生健康委提出新增托位7万个,达到30万个托位这一目标,请问目前进度如何?下一步还将如何推进这项工作?谢谢。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今年达到30万个托位数,是我们“十四五”规划的目标,比2022年的23万个托位数,增加7万个。今年以来,针对疫情结束以后托育需求增大,省卫生健康委开展了托育服务倍增计划。通过政策引导,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多渠道扩大托育服务,截至目前,全省托位数达到了30.2万个,完成了今年的计划目标。

  下一步,省卫生健康委将立足社会需求,重点聚焦扩大托育服务供给、就近方便可及、质量有保障等三个方面的工作,努力提供充足、便捷、优质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一是保障更“足”的托位供给。积极推动用人单位开展普惠托育服务机构建设试点,推动打通幼儿园办托班堵点,争取明年再增加托位8万个,明年年底托位数达到38万个。二是提供更“近”的托育服务。探索发展社区托育服务,联合相关部门谋划推动社区托育设施建设。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对家庭托育点的指导监管,积极为群众提供办在家门口的托育服务。三是提升更“优”的服务质量。筹划举办全省第二届托育职业技能竞赛,加快托育行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开展省级托育服务示范单位评选活动,支持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加强对托育机构的指导培训,强化托育机构能力建设,推动托育服务提质增效。

  我们将坚持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用更扎实的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婴幼儿照护服务。

  前段时间,省政府发布了我省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改革提升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对医生队伍建设着墨很多,能不能展开讲讲将有哪些具体举措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先后实施两轮基层卫生人才工程,先后两次出台加强村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学历层次、职称结构明显改善。截至2022年,全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技术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达到27.95%,大专以上学历占比71.58%,中级以上职称占比24.92%,73%的机构有至少1名高级职称医师,平均每个机构有8名注册全科医生。但是,基层卫生人才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仍然存在。近期,省委、省政府发布了《河南省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改革提升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围绕如何有效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扩容提质,让居民健康“守门人”队伍强起来,从盘活用好县域编制资源、壮大乡村医疗卫生队伍、完善职称晋升政策、完善保障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为基层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队伍保障。

  一是通过用好存量编制盘活人才队伍。积极协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具体政策,通过紧缺人才招录一批、在岗编外骨干人员选录一批等方式,盘活用好乡镇卫生院存量编制,增强基层医务人员的身份认同感。

  二是通过拓宽渠道壮大人才队伍。2025年前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引进、培养医疗卫生专业人才4万人以上,并启动实施村医队伍三项计划,即大学生村医招聘、大学生村医订单定向培养和在岗优秀村医校园培训计划,2024年公开招聘500名大学生村医、培养500名大学生村医,培训1000名在岗优秀村医。

  三是通过教育培训提升人才素质。将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训纳入了省政府2024年重点民生实事。计划全年完成1250个家庭医生团队线万名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线上培训任务。同时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和特岗全科医生招录力度,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突出全科专业,重点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

  四是通过关爱激励稳定人才队伍。推动落实基层医务人员保障激励政策。包括扩大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公益一类”财政保障、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政策覆盖面,推动全面落实全科医生岗位津贴,设立人才建设专项资金、医疗风险防范基金。推动落实职称晋升倾斜政策,在乡镇卫生院增设护理类基层高级职称,在规定结构比例内,落实三个“允许”(自行设置岗位、自主申报高一级职务、直接聘任考评通过人员)。

  总之,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实施,建立健全引进、培养、留住人才的长效机制,树立爱才、留才的鲜明导向,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扎根乡村社区,守护百姓健康。谢谢!

  我省近年来全力创建国家创新高地,大家知道,今年7月省医学科学院重建揭牌,请问目前省医学科学院对我省卫生健康行业科技创新有哪些推进?下一步卫生健康系统会如何深化与医学科学院的合作?谢谢。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重建省医学科学院,是我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的重要举措。省医学科学院重建揭牌以来,对我省医学科技创新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一是整合资源,实现体系重塑。针对以往创新资源分散的问题,通过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生物医药企业等深度对接,与中原医学科学城融合发展,统筹医学资源,形成“一院一城一产业集群”的创新格局。

  二是突出重点,加强课题凝练。根据我省疾病谱特点和人民健康需求,确定食管癌等肿瘤防治、心脑血管病等慢病发生机制、生殖健康及出生缺陷防控等10大主要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凝练一流课题,集中力量进行科技攻关。

  三是共建共享,优化平台服务。实行“省医科院规划指导,国有公司建设管理,专业公司市场化运营”,建设了涵盖新药筛选检测、细胞治疗CDMO等平台的全链条服务。

  四是引育并举,加快人才集聚。落实我省“1+20”一揽子人才政策,创新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等机制,引育医学高端人才,已引聚各类高层次人才37人,带动一大批优秀团队前来创新、创业,人才汇聚效应逐步显现。

  五是创新机制,推动成果转化。省医学科学院组建技术评估评价中心、临床研究促进中心“双中心”,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评估等提供专业化服务。出台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十条激励政策,激发创新主体积极性,为推动科研成果在省内转化创造了良好环境。

  下一步,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将充分发挥“1+1”工作机制作用,持续深化与省医学科学院的合作。一是加强全省医学科技创新的统筹谋划。建立常态化的协调机制,共同推进省医学科学院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在全省卫生健康创新资源统筹、平台建设布局等方面做好协同。二是加生健康资源协调。省卫生健康委将做好全省医学科技资源和临床资源的协调,为省医学科学院开展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协同开展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与省医学科学院加强科研合作,鼓励通过省医学科学院平台进行科研成果转化,真正实现临床出题、研究所答题、产业孵化、临床应用的闭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提高卫生健康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全省人民的健康获得感。谢谢!

  我们了解到,目前距河南省疾控局挂牌成立已有一段时间,请问疾控局组建工作是否完成,新成立的疾控局会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根据中央关于疾控体系改革部署,省委组建成立了省疾控局,并于今年6月1日挂牌。成立以来,省疾控局积极对接国家疾控局以及各市、县疾控机构,发挥上传下达、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建立健全运行保障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同时,借助主题教育等时机,加强调查研究,谋划、指导和推动全省疾控工作。

  一是联合郑州海关建立口岸公共卫生合作机制。10月25日,省疾控局与郑州海关签署协议,建立口岸公共卫生常态化合作机制,总结固化新冠等传染病疫情防控经验,切实将口岸疫情防控融入“大卫生”“大健康”体系之中。

  二是成功主办苏鲁豫皖四省跨区域卫生应急演练。今年是四省卫生应急联合演练的第八年,由我省主办。演练活动模拟一起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涵盖疫情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疫情溯源和传播链排查、病例和密接管理、暴露环境消毒、跨区域跨部门协调联动等环节。国家疾控局领导全程观摩演练活动,给予高度评价。

  三是指导市县加快推进疾控体系改革。目前,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疾控局全部挂牌,143个县市区疾控局完成挂牌;6个省辖市和73个县市区完成疾控中心和监督所整合重组。

  四是强化疾控系统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综合培训。按照国家疾控局统一部署,组织省疾控局、省疾控中心以及部分省辖市副处级以上管理人员30人,赴山东省开展能力提升综合培训。同步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开展疾控系统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能力培训,覆盖到所有省辖市和县市区。

  五是加强疾控系统专业人才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组织河南省代表队参加全国疾控系统寄生虫病防治技能大赛,获团体三等奖。联合省卫生健康委、省总工会,举办全省结核病临床诊疗、现场流行病学调查2项技能大赛,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能的效果。

  下一步,省疾控局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奋力开创疾控工作新局面。

  一方面坚持开拓创新,建设一流队伍。认真实施《河南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省、市、县三级疾控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打造一支在关键时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另一方面坚持事业为先,争创一流业绩。继续坚持“乙类乙管”,持续做好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建设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平台,尽早实现“监测预警一张图”“应急指挥一张图”,全面提升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能力。着力提升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和接种质量,织密筑牢免疫屏障。加快推进医防融合,深入推进卫生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持续提升公共卫生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

  “家庭病床”服务近段时间呼声很高,我关注到前段时间我省部分地区已启动家庭病床建设,郑州市作为省会城市,人员多、体量大,请问这项工作具体是如何开展的,实施效果怎么样?谢谢。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很荣幸与大家分享郑州市在家庭病床服务方面的实践探索。作为全省试点,我市紧盯群众看病就医“关键小事”,聚焦“三个保障”、突出“三个重点”、坚持“三个强化”,以“小切口”“微改革”撬动惠民生“大工程”。

  一是高位组织保障。创新家庭病床服务“12211”组织管理模式:组建改革办牵头,卫生健康委、医保局抓落实的组织管理架构;成立市、区两级家庭病床服务质量控制专家指导组;构建基层医疗机构为主体,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为业务支持的两级服务体系;建立1套服务管理和效果评价为一体的监管评价机制;打造1个市级信息平台,实现全链条、全流程服务管理。二是高效政策保障。出台工作方案和操作手册、病种诊疗指导等配套措施,形成“1+N”的政策保障体系。三是高标投入保障。投入专项资金建设全市统一的信息平台,推动居民端、医护端和管理端信息互联共享。正式上线后,可通过郑好办APP一键申请家庭病床服务,医护人员能在线录入诊疗信息,实现“一键申请,服务到家”。

  一是规范服务标准。制定服务机构现场评估标准,明确服务项目64项,调整价格9项,形成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家庭病床采取“医疗服务价格+上门服务费”的方式收费,按医保住院政策报销。二是优化工作流程。制定服务申请、建床等6个标准化流程,统一病情告知、服务协议等6个模板,实现全方位管理、全流程优化。三是完善网格布局。成立市级管理指导中心,设立统一咨询电线小时热线服务。依托网格化布局的15家医疗集团和8家医共体,对服务机构进行业务管理、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确保无死角、全覆盖。

  一是强化业务培训。依托市级管理指导中心、医疗集团和医共体对全市服务机构开展业务培训,累计培训1200余人次。二是强化质控管理。依托市老年病质控中心、服务机构和科室组成三级质控体系,分层分级开展质量控制。三是强化监管指导。通过互查、抽查、明察暗访等形式,加强对服务机构的督导检查,持续提升同质化服务水平。

  截至目前,我市通过审验服务机构158家,覆盖所有区县(市)。试点以来,累计服务114名患者,已撤床35人,在治79人,受到群众一致欢迎,真正做到居家有“医”靠,服务更“贴”心。

  下一步,我市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措施、开拓创新,高质量推进家庭病床服务工作,为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高水平推进“健康中原”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这个问题想请南阳市回复一下,今年年初河南省卫生健康工作会上,提出的惠民实事清单里提出“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请问目前进展情况如何?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近年来,南阳市高度重视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高位推进,主动作为,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保障村卫生室运行经费。村卫生室基本运行经费由市县财政先行垫资3200余万元,在全省率先实现辖区内卫生室全覆盖。二是规范临床服务能力。在全省率先成立“百县工程”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市级专家委员会,建全帮扶机制,定期进驻各县(市)人民医院开展业务指导。截至目前,全市共验收合格肿瘤、麻醉疼痛等42个中心,建成总量全省第一,5家县医院实现“大满贯”。三是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实行台账式管理,节点化推进三级胸痛、卒中、创伤中心建设,目前,已分别建成17、16、17家,实现县域三大中心全覆盖。四是配置共享医疗资源。建设县域心电、影像等六大远程中心,加强资源共享,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今年前三季度县域内住院人次比2022年提升2.2个百分点。

  一是破解招人难。依托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利用5年时间,每年招收约200名订单定向专科生,毕业后在乡村医疗机构服务6年。二是破解留人难。全市18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部建立人才编制“周转池”制度,有效解决“人编错位”矛盾。三是破解能力不足。提前完成116个团队467人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践技能培训,进度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一是实施“321工程”。即采取家庭签约、防治康管服务、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打破现行医院盈利模式,回归医院的公益属性。目前,全市已签约933万人,签约率96%,累计服务1500万余人次。

  二是实施“双万服务”。建立“万名护工”队伍,开展中医药知识和护理技能培训,与“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结合,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优质的中医健康服务。

  三是优化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215所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已实现全覆盖。

  下一步,南阳市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继续在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上出实招、办实事,加快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惠民夙愿。

  据了解,今年河南又增设了两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请问目前河南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情况如何,对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起到了怎样的效果?谢谢。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目前,我省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12个,占全国总量(125个)近1/10,涉及心脑血管、肿瘤等12个发病率高、外转率高的重点专业。

  一是高位统筹,高效推进,省市政府真支持。成立了由省长任组长的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将项目建设纳入省委督查机制和重点民生实事。省市财政足额安排财政预算和专项债券资金,支持项目医院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配置、人才培养等工作;省委编办累计为项目医院下达员额共计10128名;省卫生健康委每名委领导分包1-2个项目,积极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难题。

  二是同心协力,同质发展,输出医院真心干。输出医院向依托医院派驻执行院长,常态化派驻专家队伍,实现管理、平台、专家、技术、资源“五个共享”。在依托医院开设院士门诊和国医大师工作室,建设先进诊疗中心,在省医学科学院设立心血管等5个专业的医学研究所,提升了我省的医疗服务能力和医学科研能力。

  三是全面接收,全力以赴,依托医院真配合。依托医院均成立由主要院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下设基本建设、学科建设等若干个专项工作小组。基建工程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对派驻专家的衣食住行及薪酬保障有力有序,推动了双方合作提速提质提效。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的实施已取得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四提升一下降”。一是医疗技术提升。项目医院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37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9个,省重点中医专科9个。引入新技术、新项目、新业务325项,填补省内空白92项。二是科研能力提升。引入一批国家部委级重点实验室,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9项。三是人才引进提升。引进39名国际知名专家、院士等高端人才。四是管理水平提升。输出医院统一管理项目医院人、财、物,建立了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的现代医院运行机制。五是外转率下降。2022年,我省心血管、儿童等7个专业省外住院患者下降到3%以内,肿瘤、妇产专业下降到5%以内,大大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河南样板”,让我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队”的优质医疗服务。谢谢。

  谢谢各位发布人!时间关系,今天的现场提问先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关注的问题,可以在发布会后,与省卫生健康委联系,进一步采访了解。

  媒体朋友们,卫生健康事关民生福祉,直接体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我省聚焦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深入推进健康河南建设,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护佑人民健康,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筑牢健康根基。在此,希望新闻媒体的朋友持续关注和支持卫生健康工作,聚焦我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持续增生健康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等举措成效,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广泛传播健康知识,积极营造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中更好地推进健康河南建设。

随机内容